谈码元的使用与字体差异的处理


人类使用陶器,历史悠久。人类足迹所至的北非、南美、欧洲,中国大陆等区,都有一万千历史的实物出土。公元前七百多年的周期时期,甚至已经发展出了「釉料」技术,颇为成熟了。

烧制器皿的历史,是早于文字的。毕竟物质生产的需求,要先于艺术创造的。

汉字作为体系成熟的表义类文字,描蓦事物创造「名词类」汉字是例行方式之一,到汉代时,被总结为「六书」:

《汉书》首先谈到“六书”的具体名称:“古者八岁入小学,故周官保氏掌管国子,教之六书,象形、指事、象意、象声、转注、假借,造字之本也。

针对下面的「器物」:

  • pic

一统天下的秦王政,将「小篆」作为「法定书体」,那是的形式是这样的:

  • pic

其实,还可能存在着别的「描绘」方式。《说文解字》有:“自尔秦书有八体:一曰大篆;二曰小篆;三曰刻符;四曰虫书;五曰摹印;六曰署书;七曰殳书;八曰隶书。”

成体系的其它六种体,都已经失传了。但是「隶书」的诞生其实要较小篆要晚,发生在秦汉之交,史称「隶变」。「隶书」大体上保存了「小篆」的风貌,但是在「隶变」的过程中,已经出现较多的「部件简化」与「结构简化」。

  • pic

楷体则是隶书的进一步简化,在这里,描蓦「壶柄」的「左半柄」,正确的「笔顺」应当是:

起笔左侧一横,左折接之构勒「左半柄」:

  • pic

历史上,刀笔吏的(起笔横,没写平)体例,是该字的「异体字」之一,我们可以看出该字的「壶柄」与「壶身」是「相连」的。

  • pic

但是,我们看到大陆的楷体字,将这里的「壶柄」起笔,与「壶身」起笔连作一笔。从汉字的字型变化上来讲,这个笔势当然不能算「错误」,但至少是不恰当的。

  • pic

unicode是国际计算机字符集处理标准,而该汉字标准字型则是如下:

  • pic

在「肢解」汉字时,「五笔」以「字根」或「码元」为基本依据:

「描红」部分,为现成码元,描绘壶柄的「左框」和「右框」,也是现成码元。
无论是汉字渊源,字型变迁,以及间架结构的直观性上,如下拆解,都是合情合理。

反而,有「现成码元」而不用,为了笔顺位次而强行凑码元,那才是不靠谱的方式。

  • pic

  • pic

F键位上,关于「壶身」的现成码元:

  • pic

文章作者: 五笔小筑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五笔小筑 !
评论
  目录